中版北斗(北京)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
专注物联网技术在法治领域应用

全国服务热线

400-659-2288

行业资讯

四川北川:加快“智慧矫正中心”建设,提升民族地区社区矫正智能化水平

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。近年来,北川县司法局高度重视智慧矫正建设工作,着力构建“一二三四”智慧矫正体系,形成“大平台共享、大系统共治、大数据慧治”的信息化新格局,推动民族地区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
一、打造“一个中心”,夯实“智慧矫正中心”规范化基础

2016年,北川县司法局将原安县武警中队营房作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地点,投入建设资金100余万元,在绵阳市率先建成“省级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”。中心建设面积1500余平方米,建筑面积960余平方米,按照“多块牌子,一套人马;多种功能,一体承接;多个基地,一个中心;多种资源,一并整合;多种帮扶,一个实体”的思路,打造成集监管、教育、帮扶三位一体的多功能矫治平台。2017年8月,四川省社区矫正信息化暨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北川召开,得到了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。近年来,北川县司法局多方筹集资金,先后投入上百万元进行“智慧矫正中心”建设,建成视频督查系统、视频会议系统、远程探视系统,添置自助报到终端、移动执法终端、VR、声纹采集、语音转换、移动执法车等设备,开通矫务通、协矫通、在矫通、信息化核查系统、语音监管巡查系统、远程心理辅导等运用,接入“雪亮工程”,确保“智慧矫正”软硬件配备到位。

二、依托“两个平台”,构建“智慧矫正中心”网络化办公

一是依托四川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,实现信息网上录入,业务工作和执法流程网上办理,各类文书、报表、档案、考评结果网上生成,实现“人在网上走、事在网上办、结果网上查”。

二是依托四川司法行政指挥平台,建设视频督查系统,实现省、市、县、乡实时传输,具备视频监控、视频点名、视频指挥等功能,并可开展人证比对,人脸识别和智能分析。

三、运用“三个系统”,实现“智慧矫正中心”精准化管教

一是运用信息化核查系统,构建“电子围墙”。通过在矫通APP、基站定位及语音监管巡查,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信息化监管,并购买4G电子定位手环,佩戴给严管类社区矫正对象。该系统可实现实时定位、轨迹查询、越界、低电报警等功能,达到“行知去向、动知轨迹、违规警示”的效果。同时接入“雪亮工程”,可对矫正对象进行视频点验,构建起“全天候、全方位、立体化”的“电子围墙”。

二是运用“新我”在线教育系统,开设“指尖课堂”。新我在线教育APP根据矫正对象的罪名、犯罪类型、年龄等因素,配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长,为社区矫正对象定制“菜单式”学习套餐,并结合4K智能化一体机,开展有针对性的远程教育,增设“云端课堂”,提高教育的针对性、多样性。

三是运用远程心理辅导系统,建成“心灵驿站”。通过远程心理辅导系统下的心理测评功能,可智能生成心理测评结果,提供矫正建议,了解和掌握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和危险程度,及时开展远程心理辅导和精准帮扶,防止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极端事件发生。

四、强化“四个融合”,提升“智慧矫正中心”智能化水平

一是强化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合。通过信息化核查系统,可以分析矫正对象是否出现人机分离情况;通过心理测评系统可以分析矫正对象心理数据。接入政法委网格化系统,将网格化监管信息数据对接归集到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,进行管理、分析、研判,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时网格化精准管控。

二是强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。自助矫正终端可自动采集和自动录入数据,实现自助办理和云端查询。语音监管巡查系统可进行身份核查和智能对话。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通过数据自动交互和业务自动流转,可实现各类文书的自动生成和自动立档。还可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基础信息、行动轨迹、学习、报到及心理测评结果等进行智能化分析,实现人员身份、生物特征和行为活动相互关联,对矫正对象进行肖像刻画。

三是强化互联网移动技术融合。工作人员利用“矫务通”可开展信息化核查、业务办理和业务审批等工作,实现移动办公、“掌上办公”功能。矫正小组成员利用“协矫通”APP可开展业务办理、走访核查、个性化帮扶等工作。矫正对象通过“在矫通”APP可实现人脸识别、在线学习、位置报告、签到签退等功能。移动执法车可协助开展业务办理、实地查访、实时点验、视频督查和应急处置等移动执法工作。

四是强化物联网技术融合。利用VR设备,为矫正对象构建酒驾、监狱模拟等多种社区矫正教育场景,开展沉浸式专题教育,提高教育矫正效果。运用声纹采集设备、智能语音转换设备实现生物识别、智能语音交互、电话报告功能,改变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,提高工作效率。

【来源:绵阳市司法局-矫务监督与公开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学习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400-659-2288